顺德旧城建首个历史文化街区,清晖园等项目纳入核心区

来源: 发表时间: 【字号:大 中 
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收藏本页面链接

  大良华盖路步行街充满旧时“凤城”记忆

  通过文化引领活化宝华巷资源,树立清晖园的中心地位,串联顺德旧城历史文化街区各个文化元素。即将着手运作的《大良街道旧城历史保护文化街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擦亮“品质大良”的区域定位提供了重要支持。

  “凤城”大良是顺德传统中心城区,很多顺德文化资源,如凤岭朝晖、锦岩夜月等“凤城八景”依然留存在很多老人的记忆里,但是由于时光变迁,加之顺德城市化加速发展,长者们的记忆如今只剩下口述,后人已难以亲身体验,为此顺德人近些年频繁发声,他们要通过文化寻根,找回“凤城”昔日荣光。

  从另一个视角看,文化寻根更是顺德扩充“软实力”具体体现。一座只有钢筋水泥的城市,难以让居民有极高的认同感,也不符合“城产人”共融的发展需要。

  建历史文化街区给本土文化“留根”

  47年,几乎每天用4个小时,制作有东方奶酪之称的“金榜牛乳”,李梅欢从当初的欢姐变成了“欢姨”。如今在李梅欢经营的“欢记牛乳”店里,保持着金榜牛乳最原始做法,即新鲜的水牛奶和白醋各用一个锅煮温,再用茶杯依次将它们装入一点用手轻轻搅拌,然后将搅拌后的牛奶倒入一个木制模具中,用手压平……

  令人惋惜的是,即便“金榜牛乳”营养丰富,但由于利润微薄,且只能用纯手工制作,金榜上街这条巷子里制作牛乳的家庭小作坊已经减少到只有几家,且经营者大多年龄较大,几乎找不到接班人。李梅欢坦言,这一手艺很可能就要失传,“我1982年开店时,因为附近有400多户人家养奶牛,这个片区几乎家家做金榜牛乳,但是现在很少了。”

  “金榜牛乳”这一典型的带有大良特色的文化产物可能面临消失,“大良鱼灯”“广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亟待传承。

  “我们有句俗语叫‘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金榜牛乳如果再继续躲在小巷,得不到活化,我们真担心它会有一天只能出现在书里。”大良街道党工委委员、街道国土城建和水利局局长谢德强谈到,《规划》的一个很重要作用就是抢救、活化大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提升整体环境,擦亮金榜牛乳这一历史品牌。”

  为此,大良以文化引领为抓手,保护当地特色文化。根据《规划》,今后划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划,所依据的城市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如凤山、华盖山、锦岩山等山体和大良河;也包括城市历史要素,如“一城两厢”的总体格局和“顺德八景”等城市历史景观;另外还有物质遗产要素,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晖园,各省、市级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具有一定价值的推荐历史建筑线索。尤其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当地主要是关注香云纱、大良鱼灯等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物质载体的设立。

  “我们的保护规划针对大良现有建筑情况提出了分类保护与整治措施,包括保护、整理、改造与拆除,除各级不可移动文物和推荐历史建筑线索应依法予以保护外,还通过现场调查筛选出一批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并集中成片、反应传统城市格局和街巷格局的建筑建议进行整理,以延续传统历史文化特色。”谢德强指出,至于新的文化元素,街道建议引入周边地区具有较高相关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醒狮、龙舞等民间艺术,但仍应立足顺德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以清晖园串联文化元素

  两年前,在有“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称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上,60秒的《乐享中国》纪录片开头8秒用了顺德清晖园外景。清晖园的精彩亮相,向全世界观众展示了顺德文化的魅力和风采,极大地提升顺德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两年后,郭文海在大良调研时指出,大良旧城文化集聚,历史底蕴深厚,要充分发挥清晖园作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重要文化名片,以更开阔的心胸、放开眼界,聘请专家加强规划,研究思考如何以清晖园为中心,整合周边空间,将整个片区打造成为充满活力的文化高地。

  谢德强介绍,《规划》对保护范围的划定,参考了《佛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所引用的“大良旧城历史文化街区”申报文件中的保护区划,并由编制单位进行了相关历史研究和现场调研,尤其是着重考察了城市格局相对更为完整的民国时期大良县城建成范围。“清晖园在当时的大良县城就属于核心区域,我们希望利用它的历史地位,将西山庙、宝华巷、华盖里步行街这个片区串联起来,进行统一活化改造,重新展现凤城大良的文化底蕴。”他说。

  比如这一片区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在不破坏其价值的前提下,大良街道建议进行相关的活化利用,如在宝华巷片区结合毗邻的清晖园设立大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在锦岩山周边增加文化商业功能、在名扬里周边建设弘扬顺德传统美食文化的展示与体验空间等。

  围绕清晖园周边区域改造,不得不提城市建筑高度问题。随着这一片区正在修建佛山地铁三号线,加之其仍属于顺德商业活动较为频繁区域,今后可能会吸引一些开发商来建高楼,或者当地居民会对旧楼进行加高整改。

  “保护规划中的建筑高度控制,是针对未来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建筑超高影响城市整体风貌的情况,大良旧城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新建建筑及对原有建筑进行改建、加建、重建时都应严格执行相关建筑高度控制要求。”谢德强认为,对超高建筑在未来进行改建、加建或重建时,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建筑高度控制要求。

  ■聚焦

  宝华巷改造

  拒绝“大拆大建”

  在《大良街道旧城历史保护文化街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宝华巷改造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此大良街道特别提出拒绝“大拆大建”。

  “民国时期,这里多为高收入者居住,包括天宝荣、天宝华金铺老板等。”75岁的梁景泉小时候时常听大人讲起宝华巷的由来,他觉得虽然这条巷现在看起来狭窄、建筑残旧、布局凌乱,但里面有很多砖木结构平房的古老大屋都有一定的保育价值,值得去改造。

  为了让“凤城”记忆能延续下去,大良街道提出把宝华巷改造成为能传承具有大良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打造集陈列、展示、体验为一体的公益性文化场所,使宝华巷片区成为大良的文化地标和展示传统文化的城市厅堂;同时,与清晖园结合形成岭南园林、建筑匠艺和传统手工艺的综合展示场所。

  尤其是宝华巷的精华部分将依旧保存下来,比如具有较好的建筑质量、体量、材质且与宝华巷片区传统历史风貌相协调的蓝田路一巷民居等共16栋建筑,改造为传统风貌建筑。

  除了改造宝华巷外,大良街道有关负责人认为,《规划》内区域对传统格局和传统街巷的有效利用,应首先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如对传统街巷中麻石铺地、街巷两侧建筑高度与立面材质等体现其传统历史文化价值的部分进行保护。在此基础上,大良旧城的传统格局和传统街巷被统一纳入到涉及大良旧城历史文化要素展示与利用的“古迹径”规划中,通过这一完整体系,串联起包括山体、水系、不可移动文物、历史遗迹在内的重要城市历史景观,并利用绿化设施、灯光设施、道路铺地等方式,增加历史城区的活力与吸引力。